“我心态才60岁为中国数据库再干20年”80岁国ag8旗舰厅产数据库“领航人”追梦不止
发布时间:2024-11-11 浏览次数:

  在成长路上■◆,达梦和我个人都曾经拒绝过不少诱惑。比如★◆◆,公司被资本控股、个人实现财务自由★★★、调入上海工作、去深圳拿高薪、到美国高校发展等。现在回过头看,我们坚持的事情★■◆,都做对了。

  冯裕才:我住在公司附近◆■■★,我坚持在每个工作日的上午9点准时到办公室◆■■★◆,开始一天的工作■★★◆。为达梦数据思考团队想不到的事情,会见他们难以见到的专家、领导,发表他们不方便说的观点……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★◆,感觉很充实。

  冯裕才◆★:我觉得◆◆,创新是企业发展并成功的唯一途径。不仅包括技术创新,还包括机制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。我总结为创新五要素:技术是创新的根基◆◆★,人才是创新的保障,需求是创新的源动力,资本是创新的杠杆,生态环境是企业创新的使命。

  我特别想说人才要素■◆■◆,人才是达梦数据最宝贵的资产◆■。经过多年的观察★◆■★★,我发现★◆★★★,自主研发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,达梦公司80%以上的中层管理人员都是自己培养起来的。当然,人才的培养需要积累和沉淀,很难一蹴而就■★◆★■,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育苗。

  记者:从一个人的奋斗■◆,到一个企业的发展,良好的大环境非常重要。武汉的创新创业环境◆★,给您和达梦数据带来了什么?

  今年6月◆■◆,达梦数据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◆■★★,成为“国产数据库第一股”。同月,达梦数据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半年报■★◆★,营收和净利双增长。10月29日,达梦发布2024年三季报,营收利润持续超预期。

  冯裕才:是的★■★■◆◆。我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(今国防科技大学)导弹工程系,1976年我从长沙工学院(今国防科技大学)调入华中工学院(今华中科技大学)■◆◆◆,担任计算机系助教ag8旗舰厅,后来一直做数据库软件。

  如今的国产数据库领域已成一片蓝海,有280多家企业在这领域深耕。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局面★★★。我希望有更多像达梦一样的“国家队”成员◆★■,随时为国家网络安全保驾护航■★■★◆■。

  企业上市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。达梦数据想实现基业长青■★■■◆◆,就必须守正创新,要聚焦核心业务,保持战略定力。我们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◆★■◆,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,创造出好的产品、用户喜欢的产品,才能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。

  冯裕才:当时这个场景深深刺激了在场的所有人,算是一个原因,但不是我搞数据库的唯一原因。

  记者★◆★◆:从勇闯国产数据库★★◆■“无人区”到如今领航发展■■★■,达梦一路发展中,最难闯的关是什么?

  当下,国产数据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数据库品牌,是我和团队如今最感兴趣的、最想追求的新目标。这个梦想是有希望实现的■★◆★,因为达梦的文化精神是一个温暖的家庭、一所成长的学校■■■★◆★、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★■■,我们追梦人有共同的远方。

  我反复提到过的观点:大到一个国家★■■■★,小到一个企业,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■★◆■,就像一个人没有脊梁、没有灵魂一样★◆◆■,是会被别人瞧不起的。在核心技术领域不受制于人,是国家建设的需要,也是个人奋斗的目标。这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◆★◆,而且达梦将一直在独立自主研发之路上走下去◆◆★。

  冯裕才★◆:华中科技大学给了我很多空间,我十分感恩★★■★,学校提供的平台能让我很自由地做数据库研究。

  冯裕才40多年来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情:做研究★◆◆、写论文、教课★■◆■、申报项目、创业等全部围绕数据库★◆★■◆■。他觉得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◆◆■,一生在一个地方,能够把一件事搞懂弄透、做成功■★■,就不错了。他的生活习惯跟他的工作风格类似■◆■■,坚持着自认为最合适的方式。

  在读中学和大学期间,我养成了长跑和洗冷水澡的习惯。这让我身体比较健康,几乎没有感冒过,成了更好工作的基础。现在我不洗冷水澡了★■★,把长跑换成了散步。每次出差时★★,我会在行李箱里放一双运动鞋,一定要抽空散散步。

  我现在是达梦数据的“船长”。今年有次参加活动,有领导嘉宾过来跟我握手说,冯老师★★◆,80岁还在干,了不起★■★■。我说,我现在心态才60岁,想为中国数据库再干20年。

  冯裕才:在当时,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研究开发分支很多,不少方向都有国内科技人员在做。我就想闯闯“无人区◆◆★★◆★”★★,比如国外刚开始研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★■★■◆,这个领域的空间很大。

  ■★◆◆★“在核心技术领域不受制于人,是国家建设的需要■★■■◆,也是我个人奋斗的目标”◆◆◆■“我现在心态才60岁◆★★,想为中国数据库再干20年……”日前,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■★“达梦数据”)创始人、董事长★◆★★★■,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退休教授★■◆◆★★、博导冯裕才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时说。

  武汉和华中科技大学是达梦数据的根基,给了梦想成真的土壤、阳光。现在达梦数据总部在中国光谷,■■◆◆◆“无事不扰◆■★◆、有呼必应”的自主创新环境,也是公司成长的营养剂★■★★■■。计划明年投用的达梦数据新总部大楼,也还是建在光谷,我们扎下根了■◆★◆★。

  记者:1978年,在武钢调研日企包建的热轧工程,看到他们在竣工时当场销毁了所有资料■■■★。这是您决心做软件并坚持一直深耕这个领域的直接原因吗?

  记者:达梦数据的员工告诉我★◆★■★■,说冯老师在公司上市后的第二天就召集团队开会,给大家“敲边鼓”“打预防针”。

  上世纪80年代,冯裕才怀着关键技术不能受制于人的念头◆◆★★★,敲下国产数据库第一行代码;21世纪初◆★★■■★,56岁的他创立我国第一个数据库公司■◆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破国外数据库垄断;今年,80岁的他带领团队成就了“国产数据库第一股”……

  正是对持续创新的坚持,让公司不管是面对需求关★◆◆■、技术关、人才关还是资本关★◆◆■◆◆,都能一次次闯关成功★■★。未来几年◆★■■,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◆★,将会有可能倒下■★★★★。

  冯裕才:其实在公司上市前,我就在思考★■★,也有人提醒我◆★■◆★■:有些员工可能会在上市后丢掉了闯劲,成为躺平族;公司在上市后★■,有可能因盲目扩张走到了破产边缘。再从我们所属的行业看◆■■★◆,对标全球头部企业■◆★,达梦数据仍然很渺小■◆◆◆。

  冯裕才:我是江苏靖江人,在饮食生活习惯上◆■■★,喜欢吃阳春面等汤汤水水的东西。我吃不习惯热干面■★◆,倒是喜欢豆皮。

  上世纪80年代◆★★◆★◆,我克服“没有经费■◆★、没有设备、没有人员”的三无状态,写出国产数据库软件第一行代码■★★◆■■、第一款产品。2000年,我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数据库公司★◆■◆■。

  我将公司命名为“达梦◆◆■”★★■◆■★,因为想实现自主数据库技术的中国梦。今天的达梦小有成绩,但我们没有躺在功劳簿里,我们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还在继续努力■★。

  虽已步入耄耋之年,却仍然壮心不已,追逐打造中国的世界级数据库之梦。他的创新创业经历,被业内所熟知。(详见11月10日极目新闻报道:80岁掌舵■◆■◆★■“国产数据库第一股”■★★■★,武汉老教授闯“无人区”46年拼搏达“梦”)

  记者:在武汉光谷乃至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中,您应该是年龄最大的创业者之一◆★★■■★。很多人在您这个年龄已经颐养天年了■★★◆,您有退休的打算吗★■◆★★?

  因为散步对我来讲很合适,可以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思考问题,想到一些事儿就可能给公司员工打电话沟通。

  记者◆★■:从调入高校工作到现在,您在武汉工作、生活了40多年■◆★◆■,保持有什么习惯?

  2000年★■◆■■★,达梦数据正式成立■◆★★,开始市场化运作。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路上,困难与机遇并存■◆◆◆★■。最难的时候★◆◆■,公司账户上没有钱发工资,谈好的资本迟迟不到位,说是同意控股要求才给钱。怎么办?我带头集资、到处借钱,终于渡过了这道难关。

  冯裕才■★:一帆风顺的事情基本不存在★★。实际上,创新难◆★■◆★■,自主创新更难,坚持自主创新难上加难★★★。最开始研究时面对“无人区”的一脸茫然■■,遭遇国外数据库开源技术竞争时的一时挫败,公司成立初期发不出工资的一度窘迫……我们都经历过。

  记者:《久久为功》里面讲到您所学的专业不是计算机ag8旗舰厅,研发国产数据库是“半路出家”,为什么转行呢?

  从上市后的第二天开始,公司召开全体党员、全体董事和全体骨干开会,我领学了《选集》,反复告诫大家★■★■,我们要戒骄戒躁,不能被“糖衣炮弹”打倒。

  “这40多年来,达梦始终不忘科技自立的初心,保持着自我突破的勇气■★★,与历史同频,与时代共振◆◆★★■■,在国产数据库的逐梦之路上砥砺前行■■◆◆。◆■”近日◆★◆,达梦企业史传记《久久为功:达梦40年科技自立之路》出版,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序言中评论道。该书回溯了达梦数据40多年的奋斗历程,展现了在“没有经费◆★,没有设备★■■■◆◆,没有人员”的困境下,达梦人对自主创新精神的坚守。

  记者★★■:上世纪七八十年代■■★◆★,国外已经诞生了几家如今赫赫有名的数据库领域巨头,而国内却连数据库相关的文献资料都寥寥无几,这个“无人区”您怎么闯进去的★■◆■★?

  过程虽然艰辛,但是我跟核心团队有个特点:一旦下定决心做什么就会坚持努力到底,终究会发现所有困难是暂时的。

  为什么要转行呢★★★◆■?我觉得国家需要什么,我就做什么★■■★◆■。我当时就预判★★◆■◆,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■★、社会经济的发展,各行业对计算机管理软件的需要会越来越多。自己希望在这个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方向上实现突破。

分享至:
返回顶部